2009年02月20日 15:27
探索自我、實踐自我、肯定自我,年輕一代的創業家在部落格時代中的每一步,都不斷地前進。
Web 2.0時代「分享」跟「使用者自訂」的精神,讓視覺設計專業的講者找到可以發揮興趣跟專長的天地。本持著分享的精神,講者在部落格上開始分享CSS教學文章以及部落格樣板設計,對於部落格價值的體會,讓講者邁進第一步:部落格達人甄選。
開始經營部落格達人甄選,利用有限的資金及資源,讓整個甄選制度透過網路社群虛擬跟實體的互動,讓整個活動慢慢地網路上發酵。彙整一路的探索及實踐的歷程,水印互動創業開始樂活、自然、簡約的行銷企劃工作,創造部落客及廠商,在水印的牽線下,創造三贏的局面。
在多數創業者身上,有許多的精神及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滿足「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需求。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認為個體成長是因為有一定的「動機(Motivation)」存在,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層次的「需求(Need)」:
-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 社會關係需求(Social Needs)
-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
-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而自我實現是種衍生性的需求,在滿足前四種需求後才會開始追尋滿足自我實現的想法或作為。自我實現的人,具有以下特質:
- 了解並認清事實,而不去辯證否認真理
- 能自然地表達自己
- 有興趣解決問題
- 能夠接受自己及別人,而沒有偏見
- 有時時改進生活環境的意願與能力
- 有創意,不墨守成規
心理學家認為達到自我實現的人,對生命感到滿意,可以發揮潛力及具有創造力,而且相信人天生具有自我實現的傾向。
這位相較年輕的講者,在創業的經歷上,雖然時間上不是很久,規模上不是很大,但從他分享的講談當中,卻也顯示了一個小型創業家可能會具備有的心理特質。在從高中開始講述當時種種對
於現在事業的影響,邁入了大學、研究所,從部落格上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然後堅定信念開始自己的事業。開始第一個推廣工作時,講者已經開始邁入了自我實現階段,而承受創業所帶來可能的焦慮及恐懼。
不可諱言,創業者的確是需要一定的心理特質,但都已經是部份滿足自我實現需求的心理狀態,當我們去看一位已經有所成就的創業家,會著眼於他的策略、他的方法甚至他的機會,或者是已經具備的天賦或專長,這些也許不是每個事業都必備的要素,但長年累積下來的心理特質及建設,卻是大體共通的。
創業家的心理素質,加上講者歸納:時間點的掌握、目標的明確訂立、經營小眾市場,在試著釐清每個創業家辛苦歷程的每個步伐時,也應找出自己所擁有創業家應有的心理素質,因為踏上創業的道路時,只能前進,專注深耕!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