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Tames P. Gelatt 世紀曙光-非營利事業管理(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提到,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的五大標竿:
- 清楚的使命感
- 有力的領導人
- 專業化的管理
- 成員間的互信
- 健全的責信觀
使命
使命,即是NPO的大方向或是宗旨,必須是一個簡短易懂的敘述,闡述NPO為何而經營。Peter F. Durucker:「使命必須集中在組織真正努力要做的,而且實際可行的事情上面。」,真正要作且可行的事情,也就是對使命的簡單定義。
領導
領導者的任務,要出何為NPO的使命,制定實行使命的策略,整合內外部資源(包括工作人員、志工、捐贈者的招募跟安排),來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除了找到一個具體可行且屬於NPO本身真正要做的使命,執行的策略是必須徹底考量各方面問題。
依據組織形式,領導者可能是CEO或是董事會,不管人員數量為何,強而有力的領導中心對各類型組織都是必要的,這點對於私人企業而言也具有共通性,而NPO的困難在於使命跟非營利兩項,所以志工的管理、資源的籌募、使命實踐的績效,成為NPO獨有的議題。
管理
管理的目標在於提昇績效,而NPO的績效管理,是以使命為主軸,將可用資源運用在各項執行策略上,讓參與者可以達成這個使命感。相較於營收導向,這種使命感成為近代學者或是企業經營者反向去思考資本主義造就的企業精神,正也是NPO管理所應該著重的價值。
在達成使命感的目標下,同樣透過效率跟績效的提昇,把執行工作做好、做對,把所提供服務或是產出的品質提昇,讓來自社會的資源發會最大效益。
互信
對於NPO參與的人員,領導團隊、工作團隊、志工、捐贈者,因為投入跟所得是完全無法用共通性的單位來衡量,除了使命感之外,彼此之間的互信成為第二個維繫NPO的方式。透過制度建立、溝通聯繫、互相尊重,讓所有人投入的資源(時間、金錢)可以達到每個人共同預期的效果。這點需要建立在對於NPO使命的認同上,以及經營者的重視,而且必須更強烈的超越一般公司同事之間的信任感,讓每個人在時間或金錢上的捐贈上信任NPO,可以將這些捐贈轉換成貢獻。
責信
NPO的所有都來自於社會,對於社會而言需要有必要的責信(Accountability)。一如股東將資金交由經營團隊管理使用一般,NPO必須對整個社會負責,對於NPO所影響的議題維持公信力,堅持非營利的方向及使命感,並在外部管理、內部控管上依循自律、他律的規範,將公共利益的精神發揮出來。
將經營理念導向這五點標竿,NPO從建立到經營維持才容易踏上穩定的軌道,在穩定的基礎下才能夠落實實踐使命及理想的想法,將社會資源回饋給社會公益,NPO才會有別於公私部門獨立存在的價值。
0 意見:
張貼留言